“人要活得精彩,像燦爛的煙花,雖然短暫也比碌碌無為的漫長一生有意義?!边@是付長波的座右銘。自擔任重慶師范大學附屬城口實驗中學校長以來,付長波牽頭落實“燭光 跨越”行動綱領,帶領隊伍以“短期協(xié)助脫貧、中期防止返貧、遠期切斷貧困代際傳遞”為目標,充分借助重慶師范大學資源優(yōu)勢和智力優(yōu)勢,對城口縣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幫扶。
改革突破學校管理,激發(fā)教育教學活力
在全國公招重師城口附中校長無人問津的情況下,付長波捧著煎藥的紫砂壺,拖著極度貧血的身子帶隊來到城口。作為重慶師范大學的扶貧辦主任,他既要做好學校扶貧工作“燭光 跨越”行動綱領的推進和落實,又要對位于城口的這所嶄新的中學負責。
團隊先從學校管理尋找突破口,激發(fā)山區(qū)教育活力。通過3個月深入調研,全面摸清了城口急需校地共建原因;通過帶隊到全國知名學校學習辦學模式,進一步理清辦學思路。迅速促成了發(fā)展理念、政策、布局“三對接”,創(chuàng)新要素與項目需求、智力優(yōu)勢與資源優(yōu)勢、教師發(fā)展與項目實施“三結合”,組織、制度、經(jīng)費“三保障”的落地落實。
扶貧隊伍通過向老師們講述自身成長經(jīng)歷,展望學校管理、城口教育發(fā)展及未來前景,深深打動每位教師。從辦學之初的全員反對,無一名教師參加專家團隊考評,到目前學校全面實施“全員聘用、競爭上崗、目標考核、末位淘汰”管理方式,實現(xiàn)“多勞多得、優(yōu)勞優(yōu)酬”的管理目標。學校實現(xiàn)了跨越式發(fā)展,涌現(xiàn)出一大批被付長波教育情懷感動而默默奉獻,甘當鋪路石的教師典型。
每年,該團隊從重慶師范大學及上級主管部門處籌措120余萬元用于教師培訓。學校全面啟動“名師帶動、科研推動、精神驅動、人文感動”四大教師發(fā)展戰(zhàn)略,形成了“跟崗學習、崗前培訓、專題培訓、全員輪訓、青藍工程、附校教師互派”六大教師培養(yǎng)體系。全校無論是臨近退休的老教師,還是剛踏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通過培訓,能力獲得大提升,更具敬業(yè)奉獻精神。
一切圍繞孩子出發(fā),補齊基礎教育短板
到城口之前,大家只知道城口基礎教育質量差,但究竟差到什么程度心里沒有底。2017年秋季開學,小升初入學摸底檢測,兩門學科相加,30%的學生不到50分,30%的學生不到100分,現(xiàn)狀讓大家久久不能平靜。
為改變這一現(xiàn)狀,團隊結合他們自身長期從事幼教、小學、初中教育教學和管理經(jīng)驗,搶抓時間在近100多本紙質和電子教育書籍中海量查閱補齊基礎教育質量短板的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尋求破解良方;又借助重慶師范大學專家資源,共同為城口教育“把脈”。最終提出了“傳承經(jīng)典文化、奠定人生基石”辦學理念,遵循教育規(guī)律,做公平教育;以“塑造完整人格、成就每位師生”為辦學目標,為學生一生負責,做有溫度的教育;推行“2+4+N”分層分類走班教學模式,從當前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文件中,可以看出當年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是完全符合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精神的。
團隊老師們始終堅持身體力行,帶領全校老師對4030名學生進行家訪,跋山涉水,踏平坎坷,讓老師們全面了解孩子、了解家庭,架起家校共育橋梁;付長波以身示范,在清晨的校園大聲朗誦,讓性格內向,晨讀不出聲的山里孩子讀書的聲音越來越大;老師們還精挑細選書目,放假的時候親手把一份份“閱讀存折”交到孩子們手里;堅持每天晚上用一個小時讓孩子們練習書法和觀看新聞聯(lián)播;要求全校師生學會并堅持打太極拳;每年組織一次全校師生野外素質拓展與遠足。
截至目前,學校全面落實因材施教,按照課標備課、寫教案,讓學生吃透、學透,每學期進行一次學業(yè)水平測試,使學生在A、B班浮動,形成良性循環(huán);對音、體、美、勞4門課程實施分類教學,進行特長生培養(yǎng),深挖學生潛力;并開設若干社團課和項目課,進行針對性和多樣性課堂教學,讓不同學生收獲自信,得到成長。
付長波所帶團隊的到來,打破了原本寂靜的城口教育生態(tài),他們的教育觀點、辦學理念現(xiàn)在正在引領城口教育的發(fā)展,由于學校充滿活力的發(fā)展,吸引了家長和社會群眾,近幾年已經(jīng)減少了很多外出求學的學生,為脫貧攻堅做出了巨大貢獻。
相關鏈接:人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