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文學地理學會會長、中國詞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曾大興應邀在我校凱撒報告廳作了題為“用文學地理學的方法解讀唐詩宋詞”的講座。我校文學院部分教師、本科生及研究生聆聽講座。
曾教授簡單介紹了文學地理學的相關知識及眾多研究方法,指出文學地理學研究對象是文學與地理的關系,以往的詩詞研究只注重時間和時代背景,缺乏文學地理學所強調的地理感、地域感,時空分析法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曾教授將古詩詞的時空結構分為四種模式:寒江獨釣型、重九登高型、西窗剪燭型、人面桃花型。以柳宗元《江雪》和范仲淹《漁家傲》為代表的“寒江獨釣型”,空間時間單一,時空相同,這種類型在小詩、小散文、小小說里最為常見,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比較普遍;以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和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為代表的“重九登高型”,時間不變而空間變化,空間變化增加了情感的張力;以李商隱《夜雨寄北》和陸游《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為代表的“西窗剪燭型”,時間變化,空間隨之變化,時間和空間上循環(huán)往復;以崔護《過都城南莊》和秦觀《望海潮(梅英疏淡)》為代表的“人面桃花型”,空間不變而時間變化。重九登高型、西窗剪燭型、人面桃花型的時空結構適合表達復雜的情感。
曾教授以學生耳熟能詳?shù)奶圃娝卧~為例,深入淺出、論述清晰、風趣幽默,不時引發(fā)在場師生的笑聲。曾教授還將他的《文學地理學研究》一書推薦給大家,鼓勵對文學地理學感興趣的同學在學習研究中多運用時空分析法。
